孩子小的時候都要父母喂飯,睡覺的時候也要爸爸媽媽哄,面對小嬰兒,這一切總顯得那麼可愛,但如果是一個成年人,不知道大家又會作何感想呢?
在人們的印象中,三十幾歲的男人大多都有自己的事業和家庭,承擔起一家之主的重任來了。但國外卻有這樣一個男人,33歲的他就是個巨嬰,儘管智力並沒有任何缺陷,但卻猶如一個一歲孩子般,處處都需要父母的照顧。
據悉, 這個男人至今仍穿紙尿褲,連去廁所方便都不會,吃飯全靠父母喂下去,否則就會不吃不喝,甚至還會嚎啕大哭鬧情緒。
就連晚上睡覺也要媽媽像哄嬰兒一般,不哄就不睡,一旦父母做了什麼事不符合他的心意,他就會像孩子一樣胡攪蠻纏,哭鬧個不停,直到父母認錯並順著他的心意行事為止。
為了照顧這個男人,父母後半輩子都不能出去工作,只能每天圍著男人轉,操心他的衣食住行,而男人卻過的十分舒心,高興時自己會玩積木,不高興時就會撒潑打滾,只可惜了男人的姐姐,不僅要供養父母,還要負責這個「巨嬰」弟弟的一切開銷。
網友們看過這個新聞之後無不為之感嘆:又一個孩子被父母養廢。
其實,網友的態度也代表了大多數人的看法,畢竟這個男人身體健全,就連智商也屬于正常水準,如果好好教育,完全有可能承擔起家庭重任,可是卻因為父母的溺愛和不當教育,讓孩子變成了一個巨嬰。
所以說,父母們疼愛孩子的心情可以理解,但絕不能讓孩子成為巨嬰。
溺愛的孩子的父母,你們的無私不是偉大,而是愚蠢。
「我這套浦東的房子280平,是我23歲的兒子送給我的。你們的兒子會買房子給你們住嗎?他可能還指望你吧?」一位上海的單親媽媽自豪地說!
她不是富豪,她只是一個工人出生,有著三次失敗婚姻的女人,但是她卻是一個成功的母親。
在中國長大的她,對待自己孩子和大多中國父母一樣,對孩子的一切大包大攬,自己再辛苦也不能讓孩子受苦。
于是,回到故土以色列的她,支著春捲小攤掙錢,孩子放學回來後,沙拉就在給孩子們做餛飩,下麵條,如果沒有那番話,她可能就如同一個中國普通的單親媽媽那樣,辛苦把孩子們拉扯大。
直到一天,一個鄰居訓斥她的兒子:「你們已經是大孩子了,應該學會去幫助你的母親,而不是在這看著母親忙碌,自己就像廢物一樣。」
又轉過頭訓斥沙拉:「別以為生了孩子你就是母親……」
從那以後,沙拉學會了一句話,特別狠心,才能特別愛!
于是,小小年紀的孩子不再待在母親的羽翼下,而是早早開始學會掙錢養家,後來她的每個孩子都在自己的領域獲得了成功。
盧梭說,你知道用什麼辦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那就是對他百依百順。
對孩子最好的愛,是教孩子學會做人,學會生活,而不是讓孩子生活在蜜罐裡,不讓他嘗一絲苦澀。
糖吃多了,孩子就不會感覺甜了,只會感覺膩,自然也不會珍惜,只有吃過苦的孩子,才會明白那些甜蜜有多珍貴。
所以,不要再溺愛你的孩子了,你無私的奉獻只是感動了你自己,但是卻害了孩子的一生。
你總會老去,孩子總有一天會面對這世上的風雨,到時候沒了你的保護,他自己又沒有獨立的能力,他的人生必將舉步維艱。
怎麼做,才不會嬌慣孩子呢?
1、有些話,不要說
1)打桌子,竟然弄疼了親愛的寶貝。孩子磕磕碰碰很正常,但別一磕碰了,就怪桌子凳子。
2)這麼小的孩子懂什麼。別當孩子是傻子,做錯事就要批評教育,而不是說他小就不懂。
3)沒事,拿一個吃。每次孩子看到超市的果凍,糖果,餅乾,都忍不住想吃。孩子還小,不知道這些東西沒買單就不屬于自己。告訴孩子這個沒付錢不能要,不能說「沒事,拿一個吃!」
2、孩子需要自立
自立就是對自己的事情負責,在家就要自己收拾房間,清理物品;在學習上,就要獨立思考,開動腦筋。
家長要做的就是給孩子灌輸「自己的事情自己完成」。
3、苦,讓他吃吧
假日裡讓孩子洗洗馬桶,知道臭和髒是生活的一部分;讓孩子幹粗活和重活,知道父母需要他們照顧。
如孩子上中學了,要懂得管理生活費,超支了就沒有了。還可以帶孩子參加一些公益活動,使他們懂得奉獻的開心,還要學習各種生活技能,動手能力。
4、做事,懂得堅持
堅持,是要懂點滴抓起,一件件小時做起。例如冬天也堅持早起讀書、完成很難的手工做做、爬山就要堅持爬到終點等等。
教育孩子,需要用心,有時候也需要一點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