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考上北大沒錢去,全村幫湊100塊路費,38年后220戶鄰居,每家「獲贈一棟別墅」:吃水不忘挖井人

我走路带风 2022/08/10 檢舉 我要評論

1980年夏的一天,官湖村可謂熱鬧非凡,村民們紛紛趕到陳家道喜,原來,陳家長子陳生考上了大學,還是北大,這在村里可是頭一個。

「陳生這小子,打小就聰明,看著吧,將來他肯定有出息!」

「是啊,老陳走得早,這麼多年,一家人過得可不容易,這下終于熬到頭了。」

鄉親們你一言我一語,都興奮地向陳生一家道喜,只是陳母似乎沒有想象中那般開心,反而臉上露出了愁容。

因為她心里清楚家里沒有錢供兒子讀書,就連去北京的路費都拿不出來,望著家徒四壁,陳生的心里也很難受。

就在這時,村民們開始湊錢幫陳生去上學的路費,一角、兩角、一元、兩元,大家有多少湊多少,最后陳生得以成行,在離開村子的時候,他堅定地說道:「等我以后發財了,一定加倍報答鄉親們!」

是的,陳生的諾言兌現了,38年后,已經成為億萬富翁的他給村里的每戶人家都贈送了一棟別墅!

村民湊錢,助力圓夢

陳生是1962年生人,在他還小的時候,父親就因病離開了人世,家里只剩下母親一人操持,而自己還有一個弟弟,兩個男孩子對于陳母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負擔。

那段時間,陳母天天起早貪黑地干活掙錢,供給著陳生兄弟二人的學費,在陳母看來,孩子什麼都能缺,就是不能缺教育,她始終相信只有學習才有出路。

在陳母的教導下,陳生從小就很懂事,而且養成了勤儉節約的美德,這些都促使他在日后做出了驚天之舉。

1980年夏,陳生參加了當年的大學聯考,彼時,大學聯考剛剛恢復不久,全國各地的考生還遠不像現在那麼多,因而大學生在那個時代也十分稀有,陳母覺得陳生只要考上大學,未來肯定能有好的前景。

勤奮好學的陳生果然不負母親的期盼,他以優異的成績被北大經濟學專業錄取了,放榜的那天,全村人都來到了陳家,因為他可是村里的第一位大學生。

看著鄉親們紛紛把錢放到桌子上,陳母流下了眼淚,而陳生更是無比動容,他知道如果不是村民們湊起來的這些錢,自己可能就失去了上大學的機會,報恩的念頭在此刻萌發。

那村民們一共給了他多少呢?答案是100多塊。

別看這些錢在現在不算很多,可在當時的經濟條件和物價水平下,足夠從廣東到北京,而且還可以生活很長時間。

事實上,官湖村是當地有名的貧困村,村民們大多都不富裕,這從他們拿出來的泛黃的紙幣就可以看出,一些人家往往把僅有的錢積攢下來,以解燃眉之急,此刻,他們把錢給陳生,充分表達了大家伙對他的期望。

于是,村民們的道賀聲和陳生感謝的聲音觥籌交錯,畫面溫馨,之后在家休息完暑假,他就在鄉親們的目送下獨自前往了北京。

初入北大校園的陳生對這里的一切都感到無比的陌生,他和一些從鄉下考入城市大學的學生一樣,與這座大城市顯得格格不入,但陳生并沒有感受到太多的苦惱。

因為在那個時代,只要考進大學,往往就會在畢業后獲得一份政府分配的工作,而這些工作大多都是普通工人夢寐以求的鐵飯碗。

所以,陳生在一開始并沒有太大的夢想,因為本身對經濟感興趣,又順利學習了經濟學,走進校門后,陳生便想著努力專研經濟學理論,日后到單位去「管理經濟」。

在接下來四年時間里,陳生把自己一頭扎進圖書館,翻閱了大量的經濟學著作,踏踏實實地提升著自己的專業能力。

到了1984年,陳生以優異的論文成績順利從北大畢業,事情也和他想得一樣,很快,他就得到了分配,在廣州市委辦公廳工作,每個月都能獲得固定的收入。

然而,在單位沒干多久,陳生就感覺到了孤獨,因為他覺得這里的條條框框太多,無法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而且當時正值改革開放的大潮,陳生認為一定還有更適合自己的地方。

于是,他果斷向單位寫了辭職報告,然后像當時的弄潮兒一樣下海經商,之后的成就證明陳生的這一選擇無疑是正確的,不過,在他剛開始經商的時候,還是遇到了很多波折。

辭職下海,迎接挑戰

剛開始因為沒有經驗,陳生在當地的百貨市場擺起了地攤,賣一些低價進來的衣服,幾個月后,他賺了一筆小錢,但他卻很快就對這行失去了興趣,因為除了計算成本和銷售價格外,他學到的經濟學知識實在是用不上。

不久后,陳生又賣起了蔬菜,那陳生又是怎麼把經濟學應用到賣菜上呢?說起來,這與他的一次經歷有關。

原來,有一天,陳生跑到了湛江鄉下的一個親戚家里玩,進門的時候,發現親戚正往木板車上裝蘿卜,看上去有一百多斤。

陳生趕忙過去搭把手,等裝車完畢后,陳生閑著沒事也一起跟著到集市上賣蘿卜去了。

因為這天天上下起了小雨,風還很大,趕集的人很少,賣了多半天,才賣出去十幾斤蘿卜,等回到家后一對賬只賺了十塊錢左右。

不僅是親戚家,當時去集市賣菜的其他幾家菜農情況也是相差無幾,這讓陳生嗅到了一個商機。

按照經濟學上的供求關系原理,當供小于求時,商品的價格就會上升,單個商品的利潤也會隨之增大,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物以稀為貴。

親戚因為這次賺不到錢,下次賣菜的時候就會主動選擇一個好天氣去賣,同時,有些時候,即使是天氣不好,買東西的人出于迫切需要也會主動去買,而這個時候賣家又恰好比較少,賺錢的機會不就來了。

想到這里,陳生當即做起了蔬菜生意,他把賣衣服掙得錢都投了進去,在村里承包了一百畝菜地,雇一些菜農負責耕種,等到菜成熟的時候,他沒有著急售賣。

陳生正在進行市場調查,捕捉那個供不應求的時機,很快,他就發現蔬菜的供求關系和價格的高低受到天氣的影響比較大。

尤其是當西伯利亞寒流逼近廣州地區的前一天時,當天天氣悶熱,蔬菜的價格就非常便宜,而到降溫那天,又恰好趕到過節,菜農都在家里,賣菜的少,蔬菜的價格又特別高。

于是,陳生就利用這一時間差,在價格低的時候趁機收購市場上的新鮮蔬菜,并且將自己種的也囤起來,等到降溫那天高價售出,而且供不應求。

就這樣一來一回,陳生一下子賺了幾十元,80年代的萬元戶可是十分稀有,不過,陳生的目標還遠不止如此,之后又做起了房地產生意,而陳生能取得日后那般成就,還是源于一次偶然的機會。

那是在1997年1月的一天,一位 干部到湛江視察,他發現當地人有用雪碧兌醋喝的習慣,于是,在宴席上,他也嘗試了一下,當他喝完后,覺得十分清爽,連連稱贊道:「這真是XX一號!」

宴會有很多的媒體記者到場,很快,干部的話就被報道了出去,一時間,全國上下掀起了喝醋飲料的浪潮。

陳生知道這是自己的一個機會,因為他發現當時市場上還沒有專門做醋飲料的企業,既然別人沒有,那自己干了,還干成了,財富不就是手到擒來。

想到這里,陳生二話不說,果斷放棄了房地產經營,把錢投進了醋飲料的研發和生產之中,1997年7月1日,他首創了國內的第一個專門生產醋飲料的企業「天地壹號」。

在之后十年時間里,陳生通過自己學到的經濟學知識,謹慎經營,從品牌到銷售、從生產到運營,每一個細節,他都嚴格把控,確保做到行業領先。

正是憑借上等的質量加上國內流行的風尚,僅在公司成立第一年,銷售額就突破了9千萬,之后幾年,更是節節攀升,幾年后,陳生就從無名之輩變成了圈里有名的億萬富翁。

別人沒做過的,我要做,別人做過的,我要做到與眾不同。」在接受記者的采訪時,陳生微笑著說出了自己的致富密碼。

當然做醋飲料只是陳生商業版圖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則是通過賣豬肉來完成,說起賣豬肉,這里面還有一段不得不說的緣分。

2004年,北大學子陸步軒在家鄉賣豬肉的新聞 引起了熱議,以此為基點,讀書無用論開始持續發酵,對他的負面評價在當時占據了主導地位。

陸步軒

可陳生卻在陸步軒的身上發現了商機,心想:「憑什麼北大出來的就不能賣豬肉,他可以賣,自己也可以賣,如果把豬肉賣到北大的標準,哪還有誰會竊竊私語呢?」

陳生一直是一個敢想敢干的企業家,他當即托人找到了學弟陸步軒的聯系電話,在電話里,陳生熱情十足,并且主動邀請他來廣州一敘,陸步軒欣然同意。

隨后,陸步軒當面向陳生介紹了賣豬肉的心得,而陳生也在如何科學售賣上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兩人一拍即合,2007年,由陳生創辦的土豬壹號企業正式進入市場。

為了使賣豬肉變得科學化,陳生建立了一所專門用來賣豬肉的屠夫學校,并且讓陸步軒擔任了學校的校長,把先進的營銷理念和豐富的理論儲備傾囊傳授給了公司賣豬肉的員工。

不僅如此,陳生還十分注重差異化經營,他根據豬肉的部位和飼養精細化程度的不同,把豬肉劃分成若干個等級,然后直接對接不同消費水平的人群,這樣使得豬肉的銷量也大大增加。

陳生憑借自己的理論儲備和管理經驗,一舉改變了之前人們對于豬肉銷售行業及從業人員「低文化、低門檻、低素質」的印象,而他經營的土豬壹號也成為了廣東省最大的豬肉連鎖店。

懂得感恩,授人以漁

如今的陳生已經坐擁百億財富,不過他在日常生活中一直保持著平易近人、勤儉節約的形象,因為他一直記著過去的艱辛。

平日里,他與員工們一樣穿著休閑體恤,有時還穿員工服,人們很少見他穿西裝的樣子,而他的衣服和鞋子也都不是名牌,以致于有一次他新聘請的保姆都覺得他只是個普通的小老板。

常言道吃水不忘挖井人,成功致富后的陳生第一時間就向村里的鄉親們提供了大量的幫助,誰家遇到經濟困難,他都慷慨解囊。

而在2011年,為了報答鄉親們當年湊錢給自己當學費的恩情,陳生直接豪擲上億元為全村220戶居民建起了別墅,并且公開表示等別墅建成后,免費贈送,每家都有份。

不僅如此,陳生還想得十分周到,他連別墅建成后的裝修費用也給包了,也就是說,等別墅建成,村民們可以直接到里面住。

這一消息一出,頓時引爆了輿論,村里人對他的感謝自不用說,社會上的評論卻出現了兩極分化的趨勢。

一些人認為陳生的行為是在炫富,他們覺得他這麼做肯定是別有動機,也有一些人認為他是一個不忘本的好人,但陳生卻絲毫不在意外界的言論,依然堅持做著自己。

到了2018年3月,129棟258套別墅全部落成,之所以多蓋了幾套,陳生是想著留一些預備的供大家挑選,在接下來半個多月的時間里,村干部也開始著手安排起了分房的事情。

大家一致決定用抽簽的方式選房子,一切聽天由命,這才將風波平息了下來。

這年6月4日,盛大的喬遷典禮在村里正式舉行,陳生早早地趕到了村子,滿臉笑意,鄉親們在分了房子后,也顯得格外高興。

慶典儀式上,數十只宰  烹飪好的壹號土豬由工作人員抬到了台前鋪著紅布的長桌上,身上系好了紅繩,陳生和幾位村民代表高興地剪了彩,在震耳欲聾的鞭炮聲下,村民們坐在一起享受著一桌桌的流水席……

他的報恩的想法是值得稱贊的,他的確希望鄉親們能過得更好。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