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聊起「愛情」時,腦海中會浮現怎樣的場景呢?或許是梁山伯與祝英臺的生死相隨,或許是劉蘭芝和焦仲卿的忠貞不移,亦或是崔鶯鶯和張生的勇敢無畏。
這些話本中的愛情故事固然浪漫熱烈,但似乎離我們太過遙遠。在平平淡淡的現實世界里,愛情呈現的模樣更多是相敬如賓、細水長流。
86歲王同俊,就擁有這樣一份令人羨慕的愛情。
1.一見鐘情
1936年,王同俊出生于一個小村莊。
那個年代戰火紛飛,戰爭波及到了臨近的村莊。
當地的老百姓都過著非常艱苦的生活,王同俊尚在襁褓中的時候就被家人抱在懷里四處逃亡、顛沛流離。
然而,艱苦的生活磨礪了王同俊的意志, 他從小就立志要為國家做貢獻,一心想成為一名戰士。
1956年,王同俊剛滿20歲,就迫不及待地參軍了。
由于青少年時期長期營養不良,他長得十分瘦小。
一開始他跟不上訓練的進度,但他抱著一腔熱情而來,自然不會輕易屈服。他不僅咬牙堅持完成了各項艱苦卓絕的訓練任務,還主動申請奔赴前線。
小小的身板中迸發出的巨大激情,讓其他隊友都對他刮目相看。
幾年之后戰事平息,王同俊選擇接受組織安排, 進入了一家工廠。
在工廠工作得到的薪資雖然不多,但生活相對安逸,王同俊是個知足常樂的人,對這份工作非常滿意。
然而,好景不長, 沒過多久這家工廠就倒閉了,30多歲的王同俊不得不返回家鄉。
由于在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內,王同俊都在軍隊生活,并沒有學習任何可以傍身的知識或技能,他一直無法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
恰巧當地正在響應政策招收 護林員,許多年輕人認為這個工作條件艱苦、薪資微薄, 王同俊最不怕吃苦,主動請纓成為了一名護林員。
在王同俊看來,守好森林就像守好疆土一樣重要,他不認為護林員是一份卑微的職業,反而將其看作一份光榮的責任,因此工作態度十分認真。
但是, 在其他人眼中,王同俊只是一個貧窮的傻小子,日子過得緊巴巴的,還整天窮開心,可不敢將自己家的姑娘嫁給他。
一開始王同俊并不在意鄰里鄉親們的看法,他認為總有人會理解自己的想法。
但時間飛逝, 王同俊一轉眼就到了37歲。
眼瞅著這麼大年紀了,還沒能娶到媳婦兒,家里人越來越著急,到處張羅著為王同俊相親。
某一天,村里的一位鄰居主動找上門來,告訴王同俊的家人說隔壁村有一個姑娘叫陳淑美,人長得清秀干凈,品行也好,只是腿腳有點問題,所以這麼多年也沒能說成一門親事,但重要的是對方有結親的意愿。
家人們這就上了心,本以為王同俊注定就要打一輩子的光棍了,有姑娘愿意嫁給他,這不就是天上掉餡餅嘛。
王同俊聽說這件事后對女方的第一印象并不算好,因此只是勉強答應去對方家里相看。
然而愛情總是來得讓人措手不及, 當他親眼看見坐在破舊的小院子里,那位氣質溫柔嫻靜的姑娘時,他開始慶幸自己接受了這次相親。
兩個人一見如故,雖然只有短暫的相處,卻似乎已經培養出了絕佳的默契。
在兩人談話時,王同俊發現陳淑美可以理解自己的想法,不會像別人一樣認為自己不切實際。
陳淑美也被王同俊身上那股堅毅的軍人氣質所吸引,她認為王同俊非常成熟穩重,可以托付終身。
就這樣,兩家人一拍即合,確定了兩人的關系。
按照傳統習俗,在結親之前,男方一般都應當給女方家庭一筆豐厚的彩禮,以答謝對方將女方培養成人,并且表現出自家對新媳婦的重視。
但王同俊家里實在貧窮, 東拼西湊也只能拿出90塊錢的彩禮。
好在陳淑美非常善解人意,她發現王同俊因為這件事而憂愁后,主動勸導他說婚姻最重要的是兩個人互相支撐,如果兩人不能同心,即使彩禮再多又有什麼用呢?
王同俊十分感激未婚妻的體貼, 在心里暗暗發誓,在婚后一定要一輩子好好照顧她。
2.相濡以沫
在結婚之前,陳淑美為了避免王同俊日后后悔, 主動提起了自己腿部的疾病。
她非常坦誠地告訴王同俊,自己的腿病已經是陳年痼疾了。
婚后按照兩人的家庭環境,大概無法得到很好的治療, 因此腿病隨時可能惡化,自己目前還能癱坐在椅子上,但過幾年也許連坐也坐不住,就只能臥病在床了。
王同俊聽完陳淑美的話,不僅沒有嫌棄她,心里反而裝滿了心疼。
他告訴陳淑美, 兩人結婚后就是一家人,萬一陳淑梅的病情惡化,失去自主行動能力,自己一定會想方設法好好照顧她。
王同俊用行動兌現了他的諾言。
在婚禮那天,王同俊考慮到妻子不良于行的情況, 特意借來了村里的的手推車,親自將陳淑美從床板上抱上了手推車,然后小心翼翼地將妻子接回了家中。
拖著一個成年人,頂著炎炎烈日走上5公里,其實是個剛剛退役的軍人也會感到勞累,但王同俊心中只有滿滿的期盼,妻子為他提供了全新的生活動力。
結婚后兩個人相敬如賓,一切事情都有商有量,幾乎從來沒有發生過爭執。
1975年,陳淑美懷孕了,她的身體情況并不算好,生育甚至會給她帶來生命危險, 但她認為這是她和王同俊的愛情結晶,因此強忍身體不適生下了這個孩子。
家里的人口變多,開支也就更大了,王同俊的工作壓力越來越大,但他從來不在妻子面前抱怨,反而對妻子噓寒問暖,擔心妻子在生產后得不到良好的照顧落下后遺癥。
陳淑美對丈夫的體貼十分感動,她看著丈夫的白發和粗糙的雙手,決定自己也找些雜活來做,盡己所能減輕丈夫的經濟負擔。
在那段時間里,每當有鄉鄰上王同俊家拜訪,總會看到這樣一幅畫面:已經完全癱在床的陳淑美為了能夠直立著穩坐在床上,只能用單薄的脊背緊貼著墻壁。她瘦弱的雙手展現出了與雙腿天差地別的的靈活,針線在她手中翻飛,沒一會兒就能縫補好幾件衣裳。
有人調侃王同俊,說陳淑美都病成這樣了,怎麼還要指望她一個女人家來掙錢養家呢?
王同俊并不在意他們的調侃, 他尊重妻子的選擇,也理解妻子的想法。
他明白妻子一直認為自己是家庭的負擔,因此在吃穿用度上都十分節儉,幾乎不敢在自己身上花錢,而接些針線活掙錢,能夠讓妻子放松下來,也不會對她的身體造成傷害,何樂而不為呢?
在1977年,陳淑美又為王同俊生下了一個可愛的兒子。
然而這次,她遠不如第一次生育時那樣幸運。
受產后并發癥的影響,她腿部的疾病突然惡化,一開始只是腰胯以下部位無法動彈,隨著時間推移,她的上身也開始逐漸麻木,雙手失去力氣, 甚至連拿起勺子都會劇烈的顫抖起來,菜湯被撒的到處都是,幾乎已經完全失去了自理能力。
王同俊不忍妻子遭罪,甚至想過傾盡家產也要為妻子治療,但他仔細清點了家中的所有積蓄,別說去大醫院接受治療了,連路上的車旅費可能都不夠, 而且家中還有兩個嗷嗷待哺的幼子,無奈之下,他只好放棄了這個念頭。
王同俊因此對妻子抱有愧意, 無法為妻子進行治療,只能在生活中對妻子進行補償,將她照顧得無微不至。
多年來王同俊已經習慣了照料妻子日常起居的生活,對他來說,如今的補償也只是一些舉手之勞。
為了讓妻子能夠方便進食, 他將菜葉切得很碎,將米飯也煮得更加軟爛。
每次開飯時, 他總是先將妻子的飯菜端到床前,用勺子一口一口喂進妻子的嘴里,耐心地等待妻子咀嚼完畢,他才會繼續喂下一口。
每次喂飯的過程都相當漫長,等妻子吃飽時,王同俊常常已經餓得饑腸轆轆了。
在夏天時,飯菜還可以保暖,到了冬天,王同俊就不得不吃已經冷透的飯菜。
陳淑美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知道村里其他家的男人干完活回家后,便躺在床上或坐在麻將桌邊,等著妻子來伺候吃喝。王同俊在辛苦的工作結束之后,不僅要照顧自己,還要照顧兩個孩子,他的背看起來一天比一天佝僂。
有次鄰居家的媳婦來找陳淑美閑聊,陳淑美說,也許自己早點病死反倒對大家都好。
王同俊知道這件事后非常擔心,當天晚上他突然向陳淑梅提起了兩人相親時的事情,當時陳淑梅不在意微薄的彩禮,說只要兩人同心便能走過各種困難。
在短暫的鋪墊之后,這個一向內斂含蓄的男人對妻子進行了最真摯的表白。
他說 妻子是這個世界上最能夠理解自己想法的人,同時也是自己努力生活的動力,因為有妻子的存在,不論生活和工作多麼辛苦,他都覺得未來還有奔頭。
陳淑美與丈夫心心相印,怎麼會不了解丈夫這般深情告白背后的含義呢?
她努力讓自己變得樂觀起來,每天用溫柔的微笑迎接歸家的丈夫,減輕他的一身疲倦。
兩個人就這樣彼此支撐、相濡以沫,成為了對方心中生活的動力。
3.攜手到老
這樣的生活持續了49年,時光似乎無法撼動他們真摯的愛情,反而為這份愛情鑲上了一道金光。
49年的婚姻生活,對王同俊和陳淑美來說,似乎只是彈指一揮間。他們用自己勤勞的雙手, 將兩個兒子順順利利的培養長大。
孩子們在父親的言傳身教下,對母親非常體貼孝順,娶進門的媳婦兒也對二老十分敬重,一大家子人雖然并不富裕,但好在和和美美,也算幸福快樂。
如今王同俊已經86歲高齡了,兒子兒媳都在外忙著工作,照顧老伴兒的事情還是由他一力承擔。
他熟練地給老伴兒喂飯擦嘴,老伴兒的一切反應都早已牢牢印刻在了他的心中。
王同俊現在已經不用繼續勞作了。在照顧老伴兒的閑暇時光里,他并不像其他老年人一樣喜歡出門溜達,因為他擔心妻子一個人坐在房間里會感到寂寞。
王同俊活動的范圍,一般只延伸到自家大門外,他常常拎著木凳子坐在大門前,時不時和路過的街坊鄰居們搭幾句話,聊一會兒天。
王同俊會盡量放大自己交談的音量, 讓妻子清楚地聽見自己的聲音,有需要時可以直接叫他進門,免得妻子內心不安。
王同俊在外面聽到有趣的事情后還會牢牢記在心里,他對妻子無法探索外界的世界感到遺憾,因此他愛將自己記下來的故事轉述給妻子聽,幫妻子解悶兒。
兩人的愛情故事感動了無數人, 當地村委會主動為他們申請了幫扶補貼,還有許多媒體前來采訪,當問到王同俊為何能克服困難堅持照顧妻子時,王同俊表示, 此生漫長,能找到一個相知相伴的愛人,這其實是自己的福氣啊!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是一句浪漫的誓言,許多有情人在熱戀時期都會輕易地說出這句話,仿佛說出口便已是完成時。
然而更多的情侶無法接受時間的檢驗,在或大或小的問題上產生矛盾,甚至分道揚鑣,從此變成陌路人。
王同俊和陳淑美并沒有說過什麼浪漫的情話,他們的愛情不在口中,只在行動上,唯有這樣無私的愛情,才能將對方放在自己之前,互相體諒,直到地久天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