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男孩買一袋鹽竟花250塊,親媽上門討說法,卻被店家懟:自己看監視器

我走路带风 2022/11/03 檢舉 我要評論

錢是生活中的必需品,離開了錢的生活是不可能的。

生活中每一位家長對孩子的金錢教育都是不同的,因此,孩子們的金錢觀也都是各不相同的。

一次王女士在做菜,發現家里的鹽沒了,就拿了250塊讓兒子下樓幫忙買一包鹽。等兒子回來時,王女士問兒子拿回買鹽找的零錢,兒子卻支支吾吾地說超市沒有找零錢。

聽到兒子的一番話,王女士斷定超市「坑」了孩子,于是連忙帶著兒子下樓找老板「理論」。

可在王女士說明自己的來意后,超市店家的收銀員卻對她說道:「 我的確把錢找給了這個小孩,不信你自己看監控。

在王女士查看完監控以后,發現當時收銀員的確把錢找給了兒子。在王女士的質問下,兒子才說出了事情的真相。

原來孩子以前從來沒有看到過這麼多錢,在買完鹽后一時貪心才會把錢偷偷藏到了零錢罐里,還向王女士撒謊沒有找錢。

這就是孩子的金錢觀沒有擺正,也不誠實,導致媽媽和收銀員產生了爭執。

潮酷老媽也想說,這樣的情況確實很常見,也反應出孩子的金錢觀教育不到位,那麼,父母該如何樹立孩子正確的金錢觀呢?潮酷老媽分享一些方法與經驗。

正確看待金錢

對待金錢最好的態度是既不看得太重,又不會不在意金錢。有句話叫「視金錢如糞土」,這句話用在當今社會是不合適的,我們需要金錢來滿足日常的需求。

但是也不要把金錢看得太重,有些人認為錢就是生活的全部,這樣的生活會少了很多樂趣。 所以,正確的金錢觀是讓孩子知道錢的重要性,愿意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獲得金錢,但是不會太計較金錢的得失

培養孩子終身受用的理財原則

隨著孩子長大,一定要他提出用錢的計劃,你才可以給他,而不是說家里有錢,隨時可以拿。人,一定要知道金錢是有限的,不可能無限。

這樣,你就在慢慢培養一個可以讓子女終身受用的理財原則。所謂終身受用的理財原則,歸納起來就是八個字而已: 當用不省,當省不用。

引導孩子做一個屬于自己的記賬本

家長給的零花錢或者春節收的壓歲錢,每進賬一筆,就應該有對應記錄;而每消費一筆,也應該有相應記錄。每隔一段時間,進行一次自我反思,對照對照賬目,看看自己哪些錢花對了,哪些錢屬于不該花的,吸取教訓很重要。

而父母也可以對孩子的消費合理與否,制定一些適當的獎懲制度。

孩子的教育就是父母一生的事業。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