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歲養女獨居深山學狼叫,重病養父艱辛養家,背后故事令人淚目

我走路带风 2022/10/19 檢舉 我要評論

小小年紀每天獨自穿過大山,在學校和家里往返,完全不畏懼山里的豺狼虎豹。回家之后的她來不及歇息,放下書包就開始張羅一家人的晚飯,只因她是家里唯一的勞動力。

她的父母在哪里?怎麼舍得讓一個小女孩獨自走在大山里面?她的身上又有著怎樣的感人故事?本期子牙童趣咱們老百姓帶你了解小女孩譚丹麗的故事。

大山里的小姑娘,上下雪路上學狼叫

連綿起伏的大山中傳來一聲「嗷嗚」的狼叫聲,打破了山里原有的沉寂和恐懼,這個聲音是年僅八歲的譚丹麗發出的。

譚丹麗穿著一雙早已破舊不堪的涼鞋,身上的書包也是時間很久的一個大書包,一蹦一跳的走在山里,這是譚丹麗每天的常態,一個人走兩個小時的山路上下學。

小孩子走在幽深的大山里總歸是害怕的,可在譚丹麗的身上沒有表現出絲毫的恐懼感,她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發出「嗷嗚」的狼叫聲,這樣可以趕走山里潛在的野獸。

一般家庭的父母怎麼也不可能教孩子學狼叫,因為他們根本不會讓孩子單獨待在這麼危險的山里,只有譚丹麗是個例外。

學狼叫保護自己,這是譚丹麗爸爸交給她的求生技能,因為自己的情況不允許每天翻山越嶺去接送譚丹麗上學。

譚丹麗走了兩個小時的山路終于回到了建在半山腰的破爛不堪的小木屋,這是她的家。她顧不上處理腳上大大小小的傷疤,放下書包就開始生火炒菜做飯。

嘴上說著這是爸爸給她買的僅此一雙的涼鞋,雖然走山路的時候會被樹枝割傷,可這是爸爸的心意,自己也沒有別的鞋可以穿了。

至于腳上舊傷未愈,又添新傷的情況,自己已經習以為常了,完全感覺不到疼。這些話從八歲的譚丹麗口中說出來,字字都戳中了每一個人的內心,她的堅強和勇敢是我們永遠都無法匹及的。

話語之間,譚丹麗就把晚餐做好了,因為家里只有青菜,做飯也就變得容易些。她來到爸爸的房間喊他吃飯,目之所及的地方都是爸爸很舊的衣物,爸爸說這些衣服還能穿,就一直沒舍得扔。

一盤青菜,兩碗米飯,這就是父女倆的晚飯,譚丹麗說雖然家里的青菜苦的難以下咽,但是能和爸爸一起吃飯,就一點都不覺得苦了。

譚丹麗的爸爸一以前是村里有名的獸醫,他不僅醫術好,而且為人熱心和善,鄰居們養的那些家禽,如果不是什麼特別大的問題,就不會找他們收費。

后來國家頒布了建設農村的項目,政府資助一大部分資金,村民們自己再拿出一小筆錢,兩方合力讓村民們搬出大山,在山下建設新樓房。

盡管有政府撥款,譚丹麗的父親也拿不出自己的那一部分,因為他們家的情況是在是太差了,父女倆的溫飽都是問題。

十年前的眼鏡譚丹麗爸爸用到現在,鏡片破了也舍不得換,他要把錢生下來供女兒上學,盡力給女兒最好的生活。

譚丹麗爸爸本可以不承擔這麼多的,如果當初沒有把譚丹麗從外面抱回來,他應該會過得比現在好很多。

他一個人扮演兩個人的身份,傾盡所有把譚丹麗撫養長大,即便耽誤了自己的婚姻大事,他也沒有任何怨言,覺得這是在做好事,是上天賜給他的福分。

小肩膀扛起一個家的生活重擔

關于自己是被撿回的這件事,譚丹麗也是知情的,她很開心有這樣一個溫柔善良的父親,她告訴自己一定要好好讀書工作,然后讓爸爸過上好日子。

譚丹麗也沒有讓爸爸失望,每天吃完飯后會主動搬個小凳子坐在門口寫作業,因為房間里實在太黑,趁著天還沒黑,趕緊把作業做完,這樣也可以節省一點電。

她的成績在學校也是一直居高不下,班級里的第一名,全年級第二名,可學習上的成績并不能減少別人對她的嘲笑。

班里的同學都住著新樓房,只有她還住在老舊的小木屋里,同學們也因此一直嘲諷她是個沒媽要的窮孩子,成績再好也沒用。

每每聽到同學們的這些話,她都會自動過濾掉,她的心里只有爸爸和學習,而爸爸也是她努力學習唯一動力,爸爸看到自己帶回去的獎狀,都會開心很久,這是她目前唯一能為爸爸做的事。

做完作業的譚丹麗開心地說,晚上睡覺前是自己最開心的時候,她開心不是因為結束了勞累的一天,而是可以躺在床上欣賞滿天的星星。

她沒有把房頂上的破洞當做是煩惱,反而樂在其中,這些破洞給自己帶來了別樣的風景。

晴天可以看見星星,下雨天只能任由雨水滲透進來,一個人蜷縮在角落,所以她很不喜歡下雨天。

公雞打鳴的聲音就是譚丹麗起床的信號,她要起來洗衣做飯,然后帶家里的老牛去后面稍微平坦的地方吃野草。

這頭老牛是家里唯一的收入來源,只有把老牛喂得飽飽的,才能更快生下健康又肥壯的小牛,把小牛賣掉,家里就有錢了。

放牛回家后的譚丹麗沒有看到爸爸的身影,心里有些害怕,在門口就看到爸爸虛弱的躺在床上,眼淚像水龍頭一般一直往下流,任憑爸爸怎麼安慰都沒用。

爸爸在前幾年不小心從山上摔下去,腰部受了很嚴重的傷,從那以后,就落下了病根,嚴重的時候床都下不來。

譚丹麗哭著來到爸爸床前,拼盡全力把爸爸扶起來,可爸爸畢竟是個大人,試了很多次都沒有成功。

爸爸在床上緩了一會兒才艱難的坐了起來,譚丹麗看到爸爸好好額坐在自己面前,才沒有繼續哭,擦干眼淚,高興地把早飯端在爸爸面前。

這個溫馨的場面,是父女倆一直堅持生活下去的信念,女兒是爸爸生活下去的動力,爸爸是女兒生活下去的希望。

天氣好的時候,譚丹麗會和爸爸一起坐在院子里曬太陽,爸爸的眼睛一天不如一天,幾乎到了失明的狀態。

她拿起剪刀給爸爸剪指甲,洗頭髮,像爸爸小時候照顧她一般照顧爸爸,這也是父女倆為數不多的相處時光。

把爸爸收拾好后,譚丹麗坐在爸爸的懷里,小聲的告訴爸爸,自己一定會努力學習考上好大學,帶著他走出這座大山,接受最好的治療,重獲光明。

爸爸也告訴譚丹麗,一定會好好照顧自己,不會留下她一個人獨自面對這些苦難,她是自己最親愛的小棉襖。

社會上的好心人士知道譚丹麗的情況后,立即對她伸出了援手,無條件資助她上學,一直到大學畢業。

有一位眼科醫生的專家,也表示會把譚丹麗的父親接到他們醫院,給他進行最好的治療,讓他可以見證女兒的成長。

譚丹麗的經歷,讓我們每個人的心里都有很大的觸動,同為兒女,極少有人會做到她這般勇敢堅強。

父母是我們堅實的后盾,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趁父母還在,多花些時間陪伴他們,讓他們老有所依,也不給自己留遺憾。

你被譚丹麗的故事打動了嗎?如果有機會,你會幫助她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