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落無痕,真愛無聲。父母深摯的愛,無時無刻不在浸潤著兒女們,毫無保留,毫無怨言,因為不求回報,也難以還清。
在重慶某鄉村,有一對夫婦做了一件「傻事」,為了不給親家和女婿添負擔,把在婆家生活8年,因病癱瘓的女兒接回家,自己承擔起照顧女兒的責任。
這對夫婦名叫汪德文和張瓊英,家住黔江區五裡鄉胡家村。
1988年,汪德文和張瓊英婚後迎來了女兒的降生,女兒名叫汪敏,從小就長得漂亮可愛,是夫妻倆的心頭肉。長大後的汪敏身材高挑、長相甜美,出落得亭亭玉立。
18歲的她中學肄業就踏入社會,對未來充滿憧憬和希望的她在重慶的一家通訊公司找了一份工作。
上班剛剛三個月,她便覺得身體有些不適,行動遲緩,還伴有震顫和膝關節疼痛,去醫院檢查,診斷為帕金森綜合征。
未生病時的女兒很漂亮,母親張瓊英一直把照片保存在手機中
女兒得了病,正在新疆打工的汪德文和張瓊英夫婦非常著急,急忙趕回重慶。
醫生說,孩子的病需要手術治療,讓他們籌集手術費。夫妻倆在新疆打工十多年,積攢了一點錢準備修房子,他們拿出這筆錢給女兒做了手術,沒多久,好不容易積攢的十幾萬元全部花光。
汪敏今年33歲,已經患病15年
術後康復期間,病房裡有一個病友是一個天津小夥子,時時表達對汪敏的關心。也許是同病相憐,他們總有共同的語言,小夥子的照顧,讓汪敏心生好感,於是他們決定走在一起。
2008年,20歲的汪敏跟著小夥子到了天津,最初的幾年,病情稍輕,每天吃點藥控制病情,身體也無大礙。幾年過後,汪敏的病情有所發展,手腳震顫逐漸嚴重,生活不能自理。
汪敏不能站立,也坐不穩,不小心從凳子上掉到地下,只能爬行
聽到女兒病重的消息,遠在新疆打工的汪德文和張瓊英夫婦十分擔心,由於太過焦慮,一時間無心幹活,也吃不下飯。
夫妻倆向磚廠的老闆請了假,前往天津看望女兒。到了女兒家,看到病重的女兒以及同樣生病的女婿,心情十分難受。
奶奶臨時照看一下
看到他們的境況,估計今後的日子會變得相當艱難。看著幾近癱瘓的女兒,夫婦倆白天吃不下飯,夜晚也睡不著覺,輾轉反側、思來想去,最後做出了一個重要決定:為了不給親家和女婿添負擔,也為了不讓女兒受折磨,他們決定把女兒接回家,想方法去求醫問藥,自己照顧女兒,女兒隨時都在自己身邊,那樣才會放心。
每次背女兒,都很費勁
2016年,女兒回家後,張瓊英夫婦把她送到本地一家醫療機構做理療,做了很長一段時間也沒達到明顯的效果。為了控制病情,只有服用一種有抑制性作用的激素藥。
先期服藥時效果還不錯,時間長了,效果就慢慢變得不明顯了。於是只有加大藥物劑量,從每天半粒到每天一粒、兩粒,直至後來大大超出了允許的最大劑量。
張瓊英背著女兒
激素類藥物的副作用很大,為了減輕對身體造成的傷害,不得已停止了服用。由於病情的發展,汪敏已處於癱瘓狀態,完全失去了生活自理的能力,被鑒定為身體一級殘障。
從女兒被接回家的那天起,母親張瓊英就成了專職護理,整天圍著女兒轉,給她喂水餵飯、洗臉梳頭、端屎端尿。只要天氣好,就推著女兒在外面走走,讓女兒看看風景舒舒心。
不時推著女兒出去散散心
為了減輕生活負擔,張瓊英還儘量抽空種點地,種上玉米、洋芋、蔬菜等作物。在地裡勞作的時候,她就把女兒帶到地裡,讓女兒躺在樹蔭下,一邊勞動一邊照看著她。今年,張瓊英試種了幾分地的白樹,預計收穫後能賣兩三百元(約新臺幣800元)。
爬上樹給女兒摘水果
汪敏今年33歲,從生病那天起至今已有15年,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病情會越發嚴重,狀況不容樂觀,康復的希望十分渺茫。
親戚朋友以及鄉鄰們都說:「孩子本來已是婆家的人,不管什麼情況都應由婆家負責,你們把嫁出去的女接回來,成了自己最大的負擔,真的很傻」。
一會兒工夫不見,女兒就倒在了地上
對於人們的言論,張瓊英夫婦不予理睬,她們從決定接回女兒那時起,就做好了面對困難的準備,就算再苦再難也不會丟棄女兒,自己身上掉下的肉,自己不心疼誰心疼。
給女兒糖吃
現在,年近花甲的汪德文繼續出門打工,53歲的張瓊英專職在家照顧女兒,並附帶做一些農活,她們希望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讓女兒開心地度過每一天。
結語:
每個人從出生開始,就開始了與父母分別的倒計時。
孩子你又能在我身邊呆多長時間了呢?
或許在你成年之前,我們還能朝夕相處,可時間無聲地走過,總有一天,你將學會鬆開我的手走路;你將在求學的道路上負笈前行,與我漸行漸遠;你將變得固執叛逆,嫌我嘮叨多事吧……
孩子,你一定要好好珍惜咱們相處的時光,因為沒有人知道分別的倒計時,會在哪個刹那走到零。
所以,請不要在我小心翼翼和你溝通的時候,板著臉說「好了好了,知道了,真囉嗦!」
不要接到我電話的時候就說「有事嗎,沒事?那掛了啊」。
也不要嫌棄我庸俗市儈,不要批評我封建迷信,不要反感我拿你炫耀,更不要嘲笑我跟不上時代。
總有一天你會發現,父母的愛才是世界上最珍貴的財富。